名创优品的 “Labubu 之梦”:自有 IP 战略的破局与挑战
日期:2025-08-31 14:04:44 / 人气:9

当泡泡玛特的 Labubu 成为全民追捧的 IP 爆款,市值突破 4000 亿港币时,曾以 “十元店” 标签为人熟知的名创优品,正全力冲刺自有 IP 赛道。从生活杂货铺到 IP 衍生品集合店的 180 度转型,名创优品试图复制泡泡玛特的成功逻辑,但这条路既要跨越商业模式的鸿沟,也要应对时间沉淀与资源整合的双重考验。
一、IP 赛道的 “两极分化”:泡泡玛特与名创优品的差距何在?
中国 IP 消费市场的头部阵营中,泡泡玛特与名创优品的差距已不仅是市值数字的悬殊,更是商业模式底层逻辑的代际差异。
(一)市值与业绩的 “断层式” 差距
截至 2025 年中,泡泡玛特以 4000 亿港币市值远超名创优品的 600 亿港币,前者市值约为后者的 7-8 倍。业绩端的差距更为显著:2025 年上半年,泡泡玛特实现收入 138 亿元、净利润 47 亿元,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 362%;而名创优品同期收入 93 亿元、经营利润 12.7 亿元,利润增速仅 3.4%。两年前利润水平基本相当的两家企业,如今已形成 “印钞机” 与 “追赶者” 的鲜明分野。
(二)商业模式的核心分野:自有 IP 主导 VS “拿来主义” 依赖
差距的根源在于 IP 运营逻辑的不同。泡泡玛特走 “自有 IP 主导” 路线:签约尚未成名的设计师,通过协议将 IP 版权收归己有,经长期培育后打造爆款。2025 年中期财报显示,其自有 IP 销售额占比高达 88%,Labubu、Molly、Skullpanda 等 IP 形成多点开花的矩阵,新晋的 Crybaby、星星人也快速崛起。这种模式不仅规避了高额授权费,更能通过 IP 长线运营挖掘持续价值。
名创优品则长期依赖 “拿来主义”:签约哈利波特、迪士尼、Chiikawa 等成熟国际 IP,借助其流量快速变现。但成熟 IP 授权费用高昂,且企业缺乏核心话语权,本质仍是 “卖货思维” 的延续 —— 赚的是商品差价,而非 IP 溢价。这种模式下,名创优品虽切入 IP 赛道三四年,却始终未能建立起差异化竞争壁垒。
二、名创优品的 “破局牌”:为何敢押注自有 IP?
面对泡泡玛特的压倒性优势,名创优品仍坚定推进自有 IP 战略,底气来自其独特的资源禀赋与战略布局。创始人叶国富直言,名创优品与旗下潮玩品牌 TopToy,已具备与泡泡玛特抗衡的 “自有 IP + 自有渠道” 双轮能力。
(一)渠道壁垒:7600 家门店构建的 “测试与变现网络”
名创优品最大的优势在于其遍布全球的线下门店网络。目前其全球门店达 7600 家,其中海外门店 3000 余家,未来 5 年目标突破 1 万家。这一网络为自有 IP 提供了三大支撑:一是快速测试,新 IP 可同步在数千家门店上架,通过销售数据验证市场接受度;二是高效变现,一旦 IP 获得认可,能迅速借助门店触达海量消费者;三是全球化渗透,海外门店为自有 IP 出海提供天然跳板 ——2025 年上半年,名创优品海外收入占比已达 40%,与泡泡玛特持平。
旗下潮玩品牌 TopToy 更成为重要补充。作为专注潮玩的连锁品牌,TopToy 已完成淡马锡领投的融资,估值达 100 亿港币并筹备独立上市。其精准定位潮玩核心客群,与名创优品的大众客群形成互补,共同构成自有 IP 的 “渠道护城河”。
(二)品牌升级:Miniso Land 旗舰店重塑认知
为摆脱 “十元杂货店” 的刻板印象,名创优品在核心商圈布局大型 IP 体验店 “Miniso Land”。上海淮海路、广州北京路、北京朝外 BOX、南京德基广场等黄金地段,陆续出现面积近千平米的旗舰店,且只售 IP 产品,彻底剥离日杂品类。这种业态调整传递出明确信号:名创优品已转型为专业 IP 集合店。
旗舰店的价值不仅在于吸引消费者,更在于争取供应链端的认可。对 IP 设计师而言,Miniso Land 入驻顶级商圈的定位,与泡泡玛特的品牌调性已逐渐接近,更易吸引优质设计师合作。同时,旗舰店还能承接文旅流量 —— 南京德基广场等门店即便在工作日也客流密集,成为家庭客群的 “打卡地”,为 IP 积累曝光度。财报数据显示,2025 年以来,名创优品大店业绩增速显著高于小店,验证了这一战略的有效性。
三、“Labubu 之困”:名创优品的自有 IP 之路难在哪?
尽管布局周密,但名创优品要打造出自己的 “Labubu”,仍需跨越时间、资源与竞争的多重障碍。自有 IP 的成功从来不是 “一蹴而就”,而是长期沉淀的结果。
(一)时间沉淀:IP 培育是 “慢功夫”,难以速成
泡泡玛特的 Labubu 早在 2015-2016 年就已推出,直到 2024 年后才真正爆红,前后历经近十年培育。这意味着名创优品必须接受 “长期投入、短期难见效” 的现实。目前其唯一有一定知名度的自有 IP “右右酱”,2025 年销售额不足 1 亿元,与 Labubu 的量级相去甚远。而消费者对 IP 的认知需要时间积累,仅凭渠道优势难以快速缩短差距 —— 若缺乏持续运营,新 IP 很可能在爆红前就被市场遗忘。
(二)设计师资源:竞争激烈,难敌泡泡玛特的 “先发优势”
IP 的核心是设计师,而优质设计师资源已成为行业争夺的焦点。泡泡玛特凭借多年积累,已形成成熟的设计师合作体系:通过 “低起点签约 + 版权归属” 模式,绑定了大量潜力设计师。名创优品虽通过 Miniso Land 提升了品牌吸引力,但在设计师资源储备上仍处于劣势。此外,IP 的成功具有不确定性 —— 即便是泡泡玛特,也无法保证签约 10 位设计师就能诞生 1 个爆款。名创优品需签约足够多的优质设计师,才能提高 “押中” 爆款的概率,而这需要长期的资源投入与信任积累。
(三)盈利平衡:短期投入与长期回报的矛盾
自有 IP 培育前期需要大量投入:设计师签约、IP 孵化、市场推广等成本不菲,而短期难以产生可观收益。2025 年上半年,名创优品经营利润增速仅 3.4%,远低于泡泡玛特的 362%,反映出其盈利压力较大。若持续加大自有 IP 投入,可能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;但若投入不足,又难以在与泡泡玛特的竞争中突围。这种 “短期阵痛” 与 “长期价值” 的平衡,是名创优品必须面对的考验。
四、未来展望:中国 IP 赛道的 “双雄之争” 与全球化机会
名创优品的自有 IP 战略,不仅关乎企业自身转型,更将重塑中国 IP 消费市场的竞争格局。尽管挑战重重,但从行业趋势看,其仍具备可观的成长空间。
(一)差异化竞争:“渠道 + 体验”vs“IP + 文化”
泡泡玛特的核心优势在于 IP 的文化内涵与粉丝粘性,而名创优品可依托 “渠道广度 + 体验升级” 构建差异化。一方面,利用万店网络实现 IP 的快速下沉与全球化;另一方面,通过 Miniso Land 的场景化体验,增强消费者与 IP 的互动感。若能将 “渠道优势” 转化为 “IP 运营优势”,名创优品有望形成与泡泡玛特错位竞争的格局。
(二)全球化红利:中国 IP 出海的 “窗口期”
当前,Hello Kitty、迪士尼等国际 IP 仍占据全球市场主流,但中国 IP 的影响力正在提升。泡泡玛特与名创优品 2025 年海外收入占比均达 40%,且仍在增长。名创优品的海外门店网络,为自有 IP 出海提供了天然优势 —— 若能结合不同市场的文化特点,对 IP 进行本土化调整,有望在海外市场开辟新赛道。未来 5-10 年,若中国 IP 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认可,名创优品的 “渠道 + IP” 模式或将迎来爆发期。
五、结语:自有 IP 不是 “选择题”,而是 “生存题”
对名创优品而言,押注自有 IP 不是简单的 “追赶泡泡玛特”,而是企业转型的 “必答题”。从 “性价比杂货铺” 到 “IP 价值运营商”,这条路注定漫长且充满挑战,但一旦成功,就能突破盈利天花板,真正跻身全球 IP 巨头行列。
Labubu 的爆红无法复制,但泡泡玛特的 “IP 培育 + 渠道变现” 逻辑值得借鉴。名创优品若能坚持长期主义,在设计师资源、IP 运营、盈利平衡上持续突破,或许在不久的将来,中国 IP 赛道将迎来 “双雄并立” 的时代 —— 而这不仅是企业的胜利,更是中国文化软实力走向全球的重要标志。
作者:长征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美国炒币大厂也开始 “996 福报”08-31
- 美团护城河:未消失,只是在价格...08-31
- 名创优品的 “Labubu 之梦”:自...08-31
- 污水处理公司环保造假:总经理获...08-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