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熔光》MV 新西兰全球首发:以音乐为笔,书写跨越国界的英雄礼赞

日期:2025-09-23 21:38:14 / 人气:43


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重要节点,新西兰奥克兰外埔纳会议酒店的华灯见证了一场特殊的 “历史对话”—— 旅居新西兰的男中音歌唱家周楠原创作品《熔光》及配套音乐纪录片 MV 全球首发。这首专为纪念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・艾黎先生创作的作品,以音乐为纽带、影像为载体,不仅再现了烽火年代的跨国大爱,更在中新两国人民之间搭建起一座 “精神桥梁”。当大提琴的低沉旋律响起,当艾黎先生 “努力干,一起干” 的信念通过镜头与歌声传递,这场跨越时空的纪念,早已超越一场普通的文艺发布,成为对反法西斯精神、国际主义友谊的深刻致敬。
一、创作初心:以音乐追溯英雄足迹,填补国际友人纪念的艺术空白
《熔光》MV 的诞生,源于对路易・艾黎这位 “中国人民老朋友” 的深切缅怀,更旨在通过艺术形式,让更多人铭记这位国际主义战士的奉献与坚守:
聚焦 “被铭记的平凡英雄”:还原艾黎的跨国大爱
路易・艾黎虽不是传统意义上 “冲锋陷阵的战士”,却以独特的方式成为中国抗战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—— 他发起 “工合运动”,凝聚工人、工匠与难民,为前线源源不断输送物资;他创办培黎学校,为中国培养技术人才,将 “努力干,一起干” 的信念融入一生。然而,相较于其他反法西斯英雄,艾黎的故事在大众视野中仍显 “小众”。《熔光》MV 的创作,正是要填补这一空白:通过周楠的原创词曲与黄正东导演的影像叙事,将艾黎 “跨越国界、无私奉献” 的一生具象化,让 “不是中国人,却把中国当成家” 的英雄故事被更多中外观众知晓。
呼应 “胜利 80 周年” 的时代主题:传递反法西斯精神的当代价值
2025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,《熔光》MV 选择在此节点全球首发,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。作品不仅是对艾黎个人的纪念,更通过他的故事折射出 “反法西斯战争是全人类共同事业” 的本质 —— 在那场浩劫中,无数像艾黎这样的国际友人,跨越种族与国界,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。MV 中再现的 “工合运动” 工厂场景、培黎学校的教学画面,既是对历史的回溯,也是对 “团结、奉献、和平” 等反法西斯精神的当代诠释,提醒当下人们:和平来之不易,跨国友谊与正义信念需要代代传承。
二、艺术特色:“音乐 + 纪录片” 双载体,打造跨越感官的精神共鸣
《熔光》MV 并非单纯的 “歌曲可视化”,而是 “音乐叙事” 与 “纪录片纪实” 的深度融合,通过细腻的艺术设计,让观众在视听体验中感受艾黎精神的力量:
音乐创作:从 “低沉叙事” 到 “恢弘礼赞”,贴合历史情绪
周楠在音乐创作上极具巧思,开篇以大提琴与钢琴的低沉旋律切入,缓慢而厚重的节奏,仿佛将观众带回战火纷飞的年代,营造出 “历史的沉重感”;随着歌词 “熔铸山河,点亮星河” 的推进,编曲逐渐加入交响乐元素,旋律变得恢弘大气,副歌部分的 “努力干,一起干” 更是以铿锵有力的节奏,传递出艾黎与中国人民并肩奋斗的信念。这种 “从沉郁到激昂” 的音乐变化,不仅贴合艾黎从初到中国到投身事业的人生轨迹,也让观众的情绪随旋律起伏,从 “缅怀历史” 走向 “致敬精神”。此外,周楠作为男中音歌唱家,其嗓音兼具磁性与力量,既能通过细腻的音色演绎 “熔铸一生” 的深情,也能以高亢的唱腔传递 “信念之光” 的激昂,进一步强化了音乐的感染力。
影像叙事:“纪实 + 艺术” 结合,还原真实与精神内核
导演黄正东采用 “纪录片式” 的影像手法,大量运用历史资料画面(如 “工合运动” 时期的工厂照片、艾黎与工人的合影)与实地取景(如培黎学校旧址、新西兰艾黎故居),确保内容的真实性;同时,通过演员还原 “艾黎指导工人生产”“在课堂授课” 等场景,让历史人物 “活” 起来。值得一提的是,MV 对 “熔” 与 “光” 的意象呈现极具深意:用 “熔炉炼钢” 的画面诠释 “熔” 的凝聚力量,用 “黑暗中点亮的灯火” 象征 “光” 的希望意义,将抽象的精神概念转化为具象的视觉符号。这种 “纪实为骨、艺术为魂” 的叙事方式,既避免了历史题材的枯燥,又不流于过度娱乐化,让观众在了解艾黎生平的同时,深刻理解其 “无私奉献、跨国大爱” 的精神内核。
三、历史与现实意义:连接中新友谊,传承英雄精神的当代使命
《熔光》MV 的全球首发,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,更在当下具有多重现实意义,成为连接中新两国、传承英雄精神的重要纽带:
中新友谊的 “新纽带”:从历史到当下的情感共鸣
艾黎是中新友好关系的 “奠基人” 之一,他的一生是两国人民友谊的生动见证。《熔光》MV 在新西兰首发,得到中国驻新西兰大使、总领事的出席支持,以及当地侨界与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,本身就是中新友好的体现。MV 中,新西兰当地演员、音乐人参与创作与拍摄,中外观众共同为作品鼓掌,展现出 “跨越国界的情感共鸣”。在当下国际环境中,这种以 “共同纪念英雄” 为主题的文化交流,能进一步深化中新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信任,让 “艾黎式” 的跨国友谊在新时代延续。
英雄精神的 “传承者”:为当代人提供精神指引
在物质丰富但精神需求多元的当下,艾黎 “努力干,一起干” 的信念、“无私奉献” 的精神,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引意义。《熔光》MV 通过艺术形式,将这种精神传递给年轻一代 —— 对中国观众而言,能更深刻理解 “抗日战争是全人类的胜利”,铭记国际友人的帮助;对新西兰观众而言,能了解本国英雄与中国的深厚渊源,增强对两国友谊的认同;对全球观众而言,则能感受到 “反法西斯精神”“国际主义精神” 的永恒价值,在当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,唤起对和平、团结的珍视。正如周楠在演出中所说:“希望通过《熔光》,让更多人铭记并传承艾黎精神”,这正是作品的核心使命 —— 让英雄精神不被历史遗忘,成为激励当代人前行的力量。
文化交流的 “新范式”:以小众英雄题材传递大主题
以往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文艺作品,多聚焦中国本土英雄或重大战役,《熔光》则选择 “新西兰国际友人” 这一相对小众的题材,为同类创作提供了新范式。它证明:重大历史主题的表达,不必局限于 “宏大叙事”,通过 “小人物、大精神” 的视角,更能引发跨文化、跨年龄的共鸣。这种 “以小见大” 的创作思路,既能丰富纪念题材的多样性,又能让国际观众更易理解与接受,为中国文化 “走出去” 提供了新路径 —— 用 “共同的英雄记忆” 打破文化壁垒,实现精神层面的深度交流。
结语:让 “熔光” 照亮过去与未来
《熔光》MV 在新西兰的全球首发,是一场 “跨越时空的纪念”,也是一次 “连接中外的精神对话”。当音乐响起,艾黎的故事通过影像与歌声传递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国际友人的一生,更是反法西斯战争中人类共同的正义与信念,是中新两国跨越国界的深厚友谊,是英雄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延续。
在纪念胜利 80 周年的特殊时刻,《熔光》如同一束不灭的光,既照亮了历史的足迹,也指引着未来的方向 —— 它提醒我们,无论时代如何变化,“团结、奉献、和平” 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;它也让我们相信,通过艺术的力量,英雄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,跨国的友谊将永远被珍视。愿这束 “熔光” 能跨越山海,让更多人听见、看见、记住那段峥嵘岁月,以及那位把一生献给中国的新西兰友人 —— 路易・艾黎。

作者:长征娱乐




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2021 长征娱乐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