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洲行情没被中国人搞坏,但我们该学会一起把它做好
日期:2025-09-09 20:19:44 / 人气:15
“行情就是这样被你们搞坏的”—— 这句来自读者的留言,戳中了许多在非洲打拼华人的痛点。在拉各斯的中餐馆里,78 元一碗的煲仔饭对应着当地 14 元的普通快餐;在商圈里,一家加油站盈利就有十家跟风降价,最终一起陷入亏损;在圈子里,同胞间互相防备、信息壁垒高筑,却眼睁睁看着印度人靠着 “抱团” 把生意做透 —— 这些现象让不少人产生 “中国人搞坏非洲行情” 的错觉。但真相是:非洲的行情从未被 “搞坏”,只是我们还没学会跳出 “单打独斗” 的惯性,像其他族群一样懂得 “把蛋糕做大”。
一、误解背后的现实:华人在非洲的 “内耗式生存”
说 “中国人搞坏非洲行情”,不如说我们陷入了 “内耗式生存” 的困局。这种困局体现在三个层面,既消耗了华人的竞争力,也让外界产生了 “乱搞市场” 的误解。
1. 恶性竞争:从 “抢蛋糕” 到 “毁蛋糕”
在非洲的华人商圈,“同行是冤家” 的逻辑被演绎到极致。梅州老板的吐槽一针见血:“你开加油站赚钱,隔壁立马来几家‘兄弟店’,大家一起降价促销,最后全没活路。” 这种 “零和博弈” 的思维,让本可以共存的市场变成 “战场”:在尼日利亚的服装批发市场,华人商家为了抢订单,把出厂价压到成本线以下,不仅自己赚不到钱,还让当地客户形成 “华人商品质次价低” 的刻板印象;在肯尼亚的建筑行业,华人工程队互相压价、偷工减料,不仅引发当地政府的信任危机,还把原本利润可观的市场做烂。
更讽刺的是,这种恶性竞争只针对同胞。面对当地企业或印度、黎巴嫩商人,华人反而能保持价格底线;可一旦对手是华人,就立刻陷入 “比谁更能亏” 的怪圈。这种 “对内卷死,对外让步” 的操作,不仅没赚到钱,还让 “中国人搞乱市场” 的标签越贴越牢。
2. 圈子封闭:信息壁垒比语言障碍更可怕
非洲华人的 “圈子文化”,本质上是 “封闭的孤岛”。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 “小团体”,老乡、亲友构成核心,对外界严防死守:做建材的不分享本地供应商信息,做工程的不透露政策风险,做餐饮的不交流客源渠道。有人为了找靠谱的翻译,花了三个月时间托关系,最后发现合适的人选就在隔壁华人酒店上班;有人花高价从国内运建材,却不知道同城的同胞早就对接了本地工厂,成本能降低 30%。
这种封闭不是 “冷漠”,而是 “惯性恐惧”—— 担心信息分享后被抢生意,担心合作后被坑骗。可结果是,每个人都在重复 “踩坑”,每个人都要付出更高的试错成本。相比之下,印度人在非洲的操作截然相反:如果有人看中一块地,会立刻喊来亲戚朋友做配套 —— 你开公寓,我开超市,他做装修,最后整片区域被盘活,大家一起分蛋糕。
3. 对内溢价:“同胞坑同胞” 的信任裂痕
“78 元一碗的煲仔饭”“200 元一盘的青菜”,不是个例。在非洲的华人消费场景里,“对内溢价” 成了潜规则:华人酒店的价格比当地星级酒店还高,华人修理厂的收费是本地的两倍,甚至连代购中国商品,同胞之间也要加一笔 “人情费”。老板们的理由很一致:“这是家乡味,是稀缺资源”“给同胞办事更靠谱,贵点理所当然”。
可这种 “宰熟” 行为,正在消耗华人之间的信任。就像文中作者的感受:“他知道我是中国人,不会因为‘自己人’就少赚一分;我知道他是同胞,连讨价还价的底气都没有。” 当 “老乡” 从信任纽带变成 “溢价借口”,华人之间的协作基础就被彻底破坏 —— 你防着我,我坑着你,原本可以互相托底的群体,变成了 “最熟悉的陌生人”。
二、真相澄清:非洲行情的 “乱”,从来不是中国人造成的
把 “非洲行情不好” 归咎于中国人,其实是混淆了 “局部内耗” 与 “整体市场” 的关系。事实上,非洲市场的潜力从未被削弱,所谓的 “乱”,更多是发展阶段的必然,而非华人导致的结果。
1. 非洲市场的 “乱”,是发展中的 “成长痛”
非洲市场的 “乱”,本质是 “快速发展与规则滞后” 的矛盾。这里有海量的需求 —— 基建、民生、消费领域都有巨大缺口;但也有明显的短板 —— 政策不稳定、物流效率低、信用体系缺失。比如在尼日利亚,清关时间可能从一周拖到一个月,关税标准随时可能调整;在肯尼亚,土地产权纠纷频发,外来投资者容易踩坑。这些问题是殖民历史遗留、治理能力不足导致的,与华人是否 “搞坏行情” 无关。
相反,华人在非洲的存在,其实在弥补这些短板:华人工程队建起了公路、医院,解决了当地基建落后的问题;华人商人带来了质优价廉的商品,改善了民生;华人创业者引入了电商、物流模式,提升了市场效率。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,2000-2023 年,中国企业在非洲修建了超过 13000 公里的公路、近 100 个港口和机场,直接创造了数百万就业岗位。如果真的 “搞坏行情”,这些贡献又如何解释?
2. 华人的 “内耗”,是 “单兵作战” 的必然结果
华人在非洲的 “内耗”,不是 “故意搞坏市场”,而是 “缺乏组织协作” 的后遗症。早期来非洲的华人,大多是 “单打独斗” 的创业者 —— 没有商会的统一协调,没有行业协会的规则约束,只能靠 “自己摸索”“互相防备” 求生存。比如在餐饮行业,没有统一的食材采购渠道,大家只能各自高价进货,为了覆盖成本只能提高售价;在建筑行业,没有行业标准,只能靠 “低价抢单”,最后陷入恶性竞争。
这种情况在其他族群早期出海时也普遍存在。印度人在非洲的 “团结”,不是天生的,而是经过了几十年的积累 —— 他们有完善的商会体系,有跨行业的协作网络,新移民能快速融入圈子,获得资源支持。华人的 “内耗”,只是 “尚未形成协作生态” 的阶段性问题,而非 “搞坏行情” 的根源。
3. 局部的 “坏印象”,掩盖了整体的 “正能量”
外界对 “中国人搞坏行情” 的印象,往往来自局部的负面案例,却忽略了大多数华人在非洲的正面贡献。在坦桑尼亚,华人农场主教会当地农民种植水稻,让粮食产量翻了一番;在埃塞俄比亚,华人服装厂雇佣了上万名当地工人,提供了稳定的收入;在加纳,华人金矿企业引入环保技术,改变了 “野蛮开采” 的传统模式。
这些 “正能量” 之所以不被关注,是因为 “坏消息比好消息传播更快”。一家华人企业偷工减料被曝光,会被放大为 “中国人都不诚信”;几家餐馆高价宰客,会被解读为 “中国人搞乱物价”。但事实上,这些只是少数案例,大多数华人在非洲都在踏踏实实地做生意,为当地发展做贡献。
三、破局之路:从 “互相防备” 到 “一起把蛋糕做大”
非洲行情的未来,不在于 “指责谁搞坏了它”,而在于华人能否学会 “团结协作”。印度人、黎巴嫩人的成功证明:在非洲,“抱团” 不是 “依赖他人”,而是 “整合资源”,实现 1+1>2 的效果。
1. 建立 “开放的协作网络”,打破圈子壁垒
打破封闭的关键,是建立 “不排他的协作平台”。文中作者规划的 “华人服务站” 就是很好的尝试 —— 不仅提供酒店、民宿服务,还帮新移民找翻译、对接供应商、解读政策。这种平台的核心是 “信息共享”:把靠谱的本地资源、行业风险、政策动态整合起来,让每个华人都能受益。
可以借鉴印度商会的模式:按行业成立分会,定期举办交流会,会员之间共享客户资源、联合采购降低成本、共同应对政策风险。比如在建材行业,华人企业可以联合与本地工厂谈判,拿到更低的采购价;在工程行业,可以组建联合体投标,避免低价竞争。当 “信息壁垒” 变成 “资源共享”,“内耗” 自然会减少。
2. 制定 “行业规则”,告别恶性竞争
没有规则的市场,必然会陷入混乱。华人需要自己制定 “行业底线”:比如餐饮行业可以约定 “同乡店定价不超过本地平均水平的 150%”,建筑行业可以规定 “工程报价不得低于成本线”,零售行业可以建立 “假货举报机制”。这些规则不需要政府强制,靠商会或行业协会监督执行 —— 对遵守规则的企业,给予资源支持;对破坏规则的企业,联合抵制。
肯尼亚的华人建材商会已经做了尝试:他们制定了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和价格区间,会员企业共享物流渠道,不仅降低了成本,还提升了华人建材的口碑。现在,当地政府的基建项目更愿意选择华人企业,因为 “他们有规矩、靠得住”。
3. 融入本地,从 “外来者” 变成 “自己人”
真正的 “把蛋糕做大”,不是华人内部互相让利,而是深耕本地市场,与当地人共赢。印度人在非洲的成功,很重要的一点是 “本地化运营”—— 雇佣本地员工、融入本地文化、参与本地公益。比如印度商人会赞助当地的足球赛、建学校,甚至参选当地议员,与社区建立深度绑定。
华人也需要转变思路:从 “赚快钱” 到 “做长久生意”。比如在尼日利亚,有华人企业培训本地青年做电商运营,不仅解决了用工问题,还培养了本地市场;在南非,有华人农场主与当地农民合作,共享种植技术,一起开拓国际市场。当华人从 “外来的竞争者” 变成 “本地的合作伙伴”,“搞坏行情” 的标签自然会消失。
四、结语:行情好不好,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手里
“非洲行情被中国人搞坏了”,是一个看似有理、实则片面的误解。华人在非洲的 “内耗” 确实存在,但这只是发展中的问题,而非市场的全貌。非洲的潜力从未消失 —— 这里有 13 亿人口,有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,有亟待开发的产业空白,这些都是行情的 “基本盘”。
真正决定行情好坏的,是我们的思维方式:是继续 “单打独斗、互相防备”,还是学会 “抱团协作、一起成长”?是把同胞当成 “竞争对手”,还是视为 “合作伙伴”?是盯着眼前的 “小利益”,还是着眼长远的 “大市场”?
文中作者的 “华人服务站” 是一个好的开始 —— 它证明有人已经意识到 “团结” 的重要性。当更多华人放下戒备、主动协作,当我们既能保持 “吃苦耐劳” 的优势,又能学会 “抱团共赢” 的智慧,“中国人搞坏行情” 的说法自然会不攻自破。那时,非洲的行情不会被 “搞坏”,反而会因为华人的存在,变得更好。
作者:长征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老铺黄金,爱马仕化09-09
- 绍兴酒店宴席补贴:消费提振下的...09-09
- 非洲行情没被中国人搞坏,但我们...09-09
- 奇瑞七次冲击 IPO,离上市就差...09-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