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裁员到裸辞:一位“旷野新人”的经历与抉择
日期:2025-10-14 14:30:32 / 人气:3

“在轨道上的人向往旷野,旷野上的人正在寻找轨道。而大部分在轨道上的人好奇的问题是:进入旷野是种什么体验?”这一期来自“旷野新人”小美,她曾从传统领域转到热门行业,却遭遇裁员,而后又主动选择裸辞。她分享了裁员、失业、裸辞背后的自由与困境,以及自己的黄金三角决策法。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话:“太好了,你们不要去问那些已经在旷野上过得好好的人。因为最难的不是在旷野上生存,而是刚跳下轨道的那一刻。”
一、第一次经历裁员:预期之外的冲击
平常很少有人问小美裁员的感受,大家第一反应多是安慰。其实在正式被裁前,她的团队已经历过一波裁员,只剩不到一半的人,且因与领导关系近,她本以为做好了心理准备,没想到裁员比跳槽先发生,甚至领导也在被裁名单中。
宣布裁员时,她大脑一片空白,“像开车时导航好好的,突然路没了,导航也没了”,对生活的预期全被打乱。那是个平常的周五,从公司副总到外地实习生,所有人平等失业。她最先担心的不是失去收入,而是“别人会怎么看我,以后出门该怎么介绍自己”。
让她哭泣的不是失业本身,而是看到其他组当天就来搜刮东西、转移代码库,“才切身意识到,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出来的东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”。之后是愤怒,因为大面积裁员并非因重要问题或失误,只是领导班子得罪人、公司没钱找组开刀,“怎么会有大家的‘生活’重要呢?”有人在度假、有人刚租新房、有人孩子刚出生,却只能在半天内解决所有事,毫无沟通余地。
裁员后私下聚会,前同事们境遇不同:有人组建公司又黄了,有人休息大半年,有人很快上岸。小美因焦虑快速找到工作,却仍未留在“轨道”上。
二、裁员信号:关注业务与预算的变化
经历两次裁员后,小美认为“不要相信完全随机的裁员”。被裁不代表能力不行,公司由人组成,为保住自己会层层保人,核心是业务和钱。若发现工作越做越边缘、预算愈来愈少,就可考虑其他机会,“有时不是直属老板保不住你,可能ta自己也自身难保”。
三、初入旷野:简单却充满落差
小美第一次失业时间不算长,她觉得旷野上的生活更简单:固定找工作、安排副业、吃饭睡觉,没人催促。最难的是刚到旷野时的落差,前同事们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:找工作最快的是年轻同事或实习生,其次是需求大的工种(如程序员),资历越高找工作时间越长,心态调整需时更久。“实习生的坑肯定比副总的坑多,向下兼容范围也广。”
她感慨:“曾经积累的越多,落差也就愈大。这跟创业失败还不一样,创业失败能说失败乃成功之母,至少试错过,单纯的裁员真的没什么能反省学习的。”
四、旷野上的不适应:身份与金钱的压力
首先是社会身份的落差。从小的教育里,失业、下岗是偏离轨道的“坏事”,易带来偏见,“好像经历这些的人能力不行,不够努力”,即便不是自己的问题,也会不自觉怪自己“是不是本有可能改变结果”。她笑称以前招人时不理解空窗几个月说要休息的人,现在完全懂了。听到别人聊工作、升职,也会失落,“总会觉得如果没有被裁员现在能过得更顺利一点”。
其次是金钱压力。“网上说抑郁焦虑本质是穷太极端,但没有收入来源会带来很多平常想不到的问题。”庆幸的是她爱存钱,加上裁员赔偿,暂时不会太恐慌,但房子和车是固定花销,“建议大家谨慎计划固定资产花销,不能马上搬家或变卖家产”。她能想象,若没有积蓄、没有快速赚钱能力,裁员或裸辞压力会陡增。
五、主动裸辞:权衡后的选择
裸辞是主动决定,但并非觉得旷野更好,而是权衡后认为“时间可以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”。她常用“黄金三角决策法”:对工作而言,三个重要条件(工资、平台、人)有两个就能坚持,只剩一个就再撑一撑,而上份工作“哪一点都没让我觉得值得坚持”。
她坦言:“有的机会看似是自我选择,也可能是时代摆在面前的。但无论哪种,最重要的是知道在选择什么,放弃什么。我选择的不是最高点,是最低点。”她对一夜暴富没幻想,尝试过八个商业账号(七个黄了,一个靠买流量有成效)、倒买倒卖、接单,清楚“没有托举(家人、朋友、前辈、平台),自己折腾事,就是在‘时间、精力、金钱’中选两个狠狠投入”。
作者:长征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恶女逆袭:国产影视的“反套路”...10-14
- 共享充电宝:一场精心设计的“应...10-14
- 从裁员到裸辞:一位“旷野新人”...10-14
- 特斯拉“丐中丐”版来袭:Model...10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