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《超人》不算瞎拍:在传承与革新中找平衡的 DC 破局尝试
日期:2025-07-14 15:15:56 / 人气:5

当华纳把 DC 电影宇宙的重建重任交给詹姆斯・古恩,并用新《超人》作为打头阵的 “开山之作” 时,质疑声从未停止。有人怀念扎克・施奈德时代的暗黑史诗,有人担心喜剧出身的 “滚导” 会毁掉超人的经典形象,更有人直言 “华纳又在瞎折腾”。但从成片呈现来看,新《超人》绝非 “瞎拍”,而是一次在传承经典内核基础上,贴合时代的革新尝试,为深陷泥潭的 DC 注入了久违的活力。
风格转向:从 “神性过载” 到 “人间烟火” 的合理调整
扎导时代的 DC 电影总带着 “苦大仇深” 的底色,超人被塑造成俯瞰人间的外星神祇,海报充斥暗黑、肃穆的基调,角色如同神殿里的冰冷雕像。这种风格虽成就了独特的视觉美学,却让超人逐渐脱离 “美国精神符号” 的本质 —— 那个来自堪萨斯农场、心怀正义的邻家男孩。新《超人》的风格转向并非无的放矢,而是对经典的回归与修正。
古恩用亮红、亮蓝的高饱和色调取代暗黑风,加入会踢咬超人的 “超狗” 小氪,让喜剧演员大卫・科伦斯韦饰演更具 “清澈感” 的克拉克,甚至让超人在雪地里摔得浑身是伤。这些设计看似颠覆,实则在剥离 “神性”、还原 “人性”:超人会因做好事得意,会被报社工作烦扰,会和露易丝拌嘴探讨价值观。这种 “邻家感” 恰恰呼应了 1938 年超人诞生时的初心 —— 他是外星人,更是在地球长大的 “移民青年”,他的挣扎与成长本就该带着人间烟火气。比起扎导的宏大叙事,古恩的风格或许不够 “史诗”,却让超人重新变得可感、可近。
角色重塑:贴近时代的寓言式表达
质疑者认为古恩 “瞎拍”,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角色改动的不适:露易丝不再是等待拯救的花瓶,而是能开飞船、寻盟友的独立记者;反派卢瑟的动机从 “毁灭世界” 变为 “商人逐利 + 政治勾结”,更像现实中的利益操盘手。但这些调整恰恰让超人故事有了当下的现实锚点。
露易丝的独立线打破了超英片的性别叙事困局,如同《神奇女侠》赋予女性力量,她与超人的关系是 “并肩同行” 而非 “依附守护”,这贴合当代观众对平等关系的期待。卢瑟的 “利益至上” 逻辑,映射了现实中资本与权力的交织,让超英对决跳出 “非黑即白” 的窠臼。古恩还巧妙注入移民议题 —— 克拉克作为外星移民,在身份认同中的挣扎,恰是对美国当下社会分歧的温柔回应。这些改编不是对经典的破坏,而是让 87 岁的超人故事与时代对话,赋予其新的寓言意义。
宇宙重构:稳健开局的破局智慧
DC 过去的失败,多源于急功近利的 “拼贴式宇宙”:未经铺垫就强行组队,角色形象模糊,故事臃肿混乱。新《超人》的 “不瞎拍”,更体现在对宇宙搭建的耐心上。古恩没有急于塞进蝙蝠侠、神奇女侠等角色,而是聚焦超人的 “人性觉醒”,用扎实的人物弧光打基础。超狗小氪、正义帮的趣味登场,既保留了古恩擅长的 “怪咖美学”,又为后续宇宙埋下伏笔,这种 “先立人、再扩圈” 的思路,比当年《正义联盟》的硬凑阵容明智得多。
全球口碑与票房的稳健表现(烂番茄 85% 新鲜度,爆米花指数 96%)印证了这种策略的有效性。观众认可的不仅是动作场面,更是 “角色传递的善良与温暖”—— 这恰是超人最核心的精神内核。古恩没有颠覆超人的本质,只是用更轻松的方式包裹这份内核,让经典 IP 在新世代落地生根。
当然,风格争议客观存在:喜欢扎导严肃风的观众会怀念亨利・卡维尔的 “神性超人”,认为古恩的喜剧元素消解了史诗感。但电影宇宙本就该允许风格迭代,漫威有《雷神 3》的 tonal shift(基调转变),DC 为何不能有古恩的 “阳光重启”?比起死守传统导致 IP 僵化,这种 “守住内核、革新形式” 的尝试,恰恰是 DC 摆脱 “瞎拍” 标签的关键。
新《超人》或许不是完美的超人电影,但绝非 “瞎拍”。它懂得在传承中创新,在娱乐中留白,让 87 岁的超人既能唤起老粉丝的情怀,又能吸引新观众的目光。对于深陷泥潭的 DC 来说,这是一次 “知错就改” 的稳健开局 —— 不再急功近利拼宇宙,而是踏踏实实讲好一个人的故事。若能以此为起点,保持这份对经典的尊重与对时代的敏感,DC 未必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。
作者:长征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战斗故事的时代性与价值反思07-14
- AI 时代,共情依然稀缺:机器的...07-14
- 上海办公楼更新:城市发展新阶段...07-14
- 谷歌 170 亿收编 Windsurf:硅谷...07-14